作者:冯大诚 来源: 发布时间:2022-5-12 20:24:44
| ||||
任何一种考试,都必须弄清楚它的目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就是为了招收到合格的研究生。显然,这是一种选拔考试,需要从考生中选拔出合格的人才。 为正确地选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合格的研究生。 研究生是从本科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首先需要弄清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哪里。 如今的本科生是四年制的,研究生则不是本科的五年级、六年级。本科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首先是一般的通识,然后是各大类专业的主要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学化学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研究生除了进一步学习某一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至少可以说是学习并具体实践科学研究。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还必须做出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研究生需要做科学研究,而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恐怕并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是研究生与本科生很大的一个不同之处。 因此,选拔研究生除了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之外,就是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科学研究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这里也不完全代表人的总体素质的高低,而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人的素质体现在很多方面,有人适合做研究,有人适合做制作,有人适合做宣传,有人适合做管理等等。所以研究生招生考试并不是要把人的素质分出高低,而是需要选拔出适合做科学研究的人才。 对于这一点,我们现在似乎没有什么人这样说。因而,社会上一般人都以为考上研究生就是各方面都优秀的、都高人一等的。以至于有些单位招人的时候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以至于现在大家都要读研究生,好像不读研究生就是素质或能力不够似的。 须知,适合做研究的人不见得适合做其他工作。几十年前,就有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去做中学教师,结果做不好,最后被有“慧眼”的高人看出来,让他去做科学研究,最后做出了大成就,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陈景润。 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短处,所谓选人,就是要选出最能发挥其长处的人才。选拔研究生,就是要选拔出有研究能力和研究素质的本科毕业生。 对于这种研究能力和研究素质的考查,并不容易做到。可以肯定的是,一般来说,不是如现在高考这样做几张纸的试题就能够考查出来的,这就需要水平高一些的人来面试。 面试是不是就能考查出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素质的高低呢?也不见得,但总比不看不谈要好得多。换句话说,面试提高了正确考查出考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素质高低的概率,这就是选拔研究生必须要经过面试的道理之一。 研究生毫无疑问需要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如今的研究生初试,是让考生答几张试卷。从最理想的状态上说,外语试卷基本上能够考查出考生的外语(除口语之外)水平,两门专业课也能够考查出考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水平。但是,要真正考查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仅仅靠两门课的考查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有的考生从本科入学开始就只注重这些考研需要考查的课程,其他课程就稀里糊涂。 实际上,对于一门课程的了解程度,真正的专家几句话就能问出一个大概,这也是必须重视面试的道理之一。 研究生的培养与中小学和本科都大不相同,它主要是学习科学研究,因此,它基本上是导师个人带领下的学习。研究生学习哪些特殊的专业课程,需要由导师安排;做什么研究项目,需要导师带领和指导。如今学生所做的研究项目,一般都是导师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或者是导师研究领域的一部分,抑或是导师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所以,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导师个人对学生的教育。除了导师和学生各自的水平问题以外,还有双方是否“匹配”的问题。这里,面试与不面试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必须重视面试的道理之一。 而现在,很多单位招收研究生很不重视面试,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不懂得面试的重要性。 单位不重视面试,一方面是某些领导的水平低,不知道面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图省事和怕事。一张试卷,把复试搞得与初试没什么差别,然后按分数高低排队当然省事,这样做也容易显得公平。面试则比较麻烦,需要组织教师考试,还要录像,也容易引起争议等等。 现在有的单位面试,并不按照小专业,而是大专业。据说这样做遇到导师的可能性小,可以更加“公平”。其实,这是最下策。 研究生主要由其导师培养,将来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导师。双方要在一起学习工作,研究生选导师与导师选研究生应当是双向的。 学生在考试之前首先应当选择导师,这是考研究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现在的考生不知道自己想考的方向,不做这方面的准备,只是一味读外语、刷两门专业基础课和政治题,这不是正确的准备工作。 考生选择好了导师,在考试时就是导师选择学生了,这才是双向选择。导师要选择研究生,面试时怎么能不让研究生和导师见面呢?在是否录取的问题上,导师应当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导师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 现在大多数单位研究生招生都有初试和复试两重考试,复试还有笔试和面试,而三者的分数有一个比例。但这样一来面试所占份额往往就太小了。从上面所说的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来看,面试的作用应当大大增强。 而在面试中,导师的作用应当大大增强。试想,如果面试中导师的作用很小甚至没有导师参加,剩下的教师怎么可能用心考查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研究生?很可能就是马马虎虎地走过场,根据考生的笔试成绩就决定是否录取。只有可能的导师亲自把关,才能够把得严,把“水货”挑出来,把真正有培养前途、能与自己配合好的考生招进来,这样将来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 我曾经在《只有改革研究生的招生办法才能真正的“严出” 》一文中提出,废除现在的考研制度,所有的研究生都实行申请审批制,而且让导师成为最重要的审查者。在经过学校的预审之后,考生应当直接与导师联系,由导师决定是否录取。研究生的经济待遇也由考生与导师自行商定,由导师支付给学生,当然学生学习和研究需要的费用也由导师支付。 这样做,可以减少研究生招生考试对本科生学习的干扰,本科教育可以正常进行。如果做不到,退一步,现在的研究生初试可以成为一个资格考试,即初试合格只代表取得了进入复试的资格,初试成绩仅作为复试时录取与否的参考。 而复试则要加强,特别是加强复试时导师的作用。在制定的复试小组考查之外,导师可以单独对各位考生进行多次视频考查,以更好地了解考生的情况。 如果还做不到这一点,可以再退一步,把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一起计算,但是应当大幅度提高复试成绩所占比例;在复试中,应大幅度提高面试成绩所占比例。■ (作者系山东大学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2年4月刊 教育)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