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璿 来源: 发布时间:2020-9-13 4:53:36
| ||||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科技竞争,这一环境中,各国愈益注重科研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事业单位成效显著。然而,科研单位管理运营中的资源配置、战略执行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组织的营运活动,完成既定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由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层面组成的,承担着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核算、分析、考评及奖惩等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的主体。它是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基础环境,各组织全面预算管理能否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实现单位战略目标。 作为一套完整的规划、实施、监控、评价与激励管理体系,全面预算需要全员的全方位、全程性参与。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单位合理分配资金等资源,并结合单位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分解细化单位的整体经营目标,以促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预算指标与职责,在强有力的预算执行与监督中落实部门指标,并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预算指标的细化与分解,有利于单位各部门及各岗位员工了解自身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职责与价值,推动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预算主体责任。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员工等作为预算主体要明确自身责任,财务部门在工作中应严格依照预算指标分解工作目标,以实现量化工作。在此环节中,相关人员要全面收集预算信息,重新整合并分析当前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科学配置资源,切实反映初步预算的执行结果、全面预算执行中各部门的问题与阻碍,促使各部门及岗位员工了解预算指标与单位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与价值,并通过预算指标及相关管理制度与体系的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预算过程控制。 科研事业单位要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就要提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能力。但当前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分工协作能力较弱,预算执行及控制等环节管理薄弱。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指标,完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与考核机制,在动态监督与全面考核中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活动,在明确划分权责、确保预算一致性基础上,促进预算执行部门与监督管理的高效互动与良性沟通,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和科研水平。
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是预算管理基础薄弱。在激烈的科技竞争背景下,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比如合同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课题经费管理机制等,以提升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率。然而,由于单位管理层过于强调科研项目的开展,且无法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的关联性,在内部管理中也错误地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职能,致使其相应的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在预算指标编制中,工作人员未充分考虑单位的战略目标,导致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案与发展目标不相匹配。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也是影响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因素之一。当前,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虽在预算管理中设置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仍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甚至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未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面预算的错误认知导致各部门的配合度较低。同时,财务人员报销与核算工作繁重、财务部门对各部门各项目预算收支缺乏深入了解、各部门各项目岗位人员对预算知识的不足也导致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较低。 其次是预算编制质量偏低。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多数科研事业单位仍采用基数法或增量预算法来编制单位的部门预算。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参照历年预算管理指标、执行情况及当前单位的发展规划等实施预算编制。但在实际编制环节中,由于过度依赖往年预算数据,忽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部分“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预算编制也与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相脱节,各项预算明细与单位的实际支出差额较大,部门后期追加预算现象严重。同时,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时间往往早于财政预算批复下达时间,预算执行中时常发生主管部门年中追加财政拨款现象。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多以收定支,除财政补助收入外,收入种类众多、收入总额不能明确的时候,单位多依照以前年度数额确定收入预算。若本年度单位科研数量变化和所需金额变化较大,科研支出与年度科研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加大,科研收入预测难度较大,从而导致相应的预算编制质量降低。 再次是预算执行监督不足。在预算执行环节,由于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基础薄弱,各部门对预算的配合与执行力度较弱,造成单位预算执行不到位。同时,由于负责人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日常工作中仅强调事后分析,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活动的开展。例如,A研究所全面预算执行中未制定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各部门及岗位员工无法明确自身的预算指标与职责,一旦出现问题员工互相推诿责任,不利于预算指标的有效落实。此外,研究所财务人员在报销审核环节注重票据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未结合预算指标审核各项支出,预算监督中研究所虽设置监审部门,但由于内部机制不健全,没有将预算执行监督职责划分给监审部门,受预算编制固化思维和其他利益关系的影响,监管效果大为削弱,后期预算调整事件时常发生。 最后是预算考评体系缺位。预算考评体系缺乏完整性也是影响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虽构建了系统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单位多强调财政项目的考核,未将部门整体预算执行情况与考核相挂钩,且在具体项目绩效考核中,部门负责人通过填写绩效自评表、提交绩效总结报告等形式完成绩效考核,但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监管部门未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考评体系形同虚设。同时,单位未充分应用考评分析结果,在绩效考评结束后未设置匹配的奖惩监督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优化构建
首先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就要构建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及预算评价等环节的流程及制度,并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单位管理现状制定完整的预算制度体系,包括全面预算管理通则、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预算调整机制、分析制度及绩效考评制度等,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另一方面,单位要依照岗位管理需求完善组织架构。一般而言,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大多具备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科研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也需构建决策机构、工作机构与执行机构。其中,决策机构指预算管理委员会,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主任、财务总监担任副主任,各副所长、财务、科研、人事、综合、后勤等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职责是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组织编制、综合平衡预算草案等;工作机构作为单位常设的预算管理机构,多设在财务部门,财务总监任主任,财务、人事、科研等部门员工任成员,职责包括制定预算管理细则、组织预算编制、兼顾预算调整、解析预算执行情况等;执行机构包括单位各职能部门,这一环节,单位需通过制度等明确规定由各预算执行部门负责人对预算执行结果负责。 此外,为确保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预算管理中科研事业单位还需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分离制度,促使各岗位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权限,在出现问题时可及时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同时加强归口管理,即依据支出性质、材料用途等将单位的固定资产支出、政府采购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材料支出管理等进行分类,之后通过集中采购实现统一管理,从而降低支出成本。 其次要创新预算编制内容体系。在全面预算编制环节,科研事业单位要将预算项目细化为业务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及财务预算等。作为单位预算编制的基础,业务预算主要指科研活动,如科研项目进度预算、收入预算、科研支出预算、存货预算、劳务成本预算等;专项资本预算指投融资预算,其由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预算组成,投资预算由技改投资预算、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投资预算组成。与一般企业不同,科研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多通过“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预算布置会,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工作人员需依据年度经营计划、历年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等,依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在这一环节中,预算人员可依据预算项目的不同选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合理编制预算。 再次要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在预算执行与控制环节,科研事业单位要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将预算指标分解与细化,加强预算监督、预算管理及各责任部门的协作能力,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及岗位,实现责任到人,并将年度预算目标进一步细化为部门的季度及月份预算目标,以构建系统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在日常预算执行中,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及指标内容等,确保预算目标的落实。在这一环节,单位需事前确保预算目标及额度,编制预算定标定额手册,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增长;在事中控制环节,单位要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财务一体化业务系统,加强各部门、各软件系统信息的无缝对接,促使单位通过一体化系统完成各项目预算的上报与下达,并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合理控制支出费用。在执行监督方面,单位需完善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健全监督机制,明确要求部门经费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并负责,加强内部审计机制,提升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最后要健全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在预算考评中,科研事业单位要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预算考核体系中,完善考评指标,如将收入、成本、利润、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率、收益率等作为主要指标,预算编报及时性、预算编制准确性、经费节约率、会议出席率等作为辅助指标,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考评全面提升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同时,单位还需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并将奖惩制度与薪酬体系挂钩,并结合相应的物质奖励,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总之,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仍存在不足,新形势下单位若要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就必须积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并创新预算编制内容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健全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及绩效考评等环节的完善,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6月刊 预算管理篇)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