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app官方下载-欧洲杯投注指定官网:体彩app官方下载-欧洲杯投注指定官网@

图片
作者: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7-9-8 17:42:26
探寻亚平宁

 
翻开世界地图,蔚蓝地中海边那只“长筒靴”,总能激起我无限的向往。
 
那里,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仍在,但国际化的时尚之都已巍然屹立;那里,有最地道的比萨和意面,更有比espresso更浓的文艺气息;那里,数不胜数的时尚大牌让国人趋之若鹜, 在顶级跑车领域更是无人能与其抗衡;当然,还有绿茵场上蓝衣军团那帅气的脸庞……
 
这个夏天,我终于走进了这个国度。
 
永恒之城
 
罗马,一个古老的名字,一座历经了千年的城市,在这里历史仿佛被沉淀。
 
车子慢慢驶进老城,一路上听导游讲述两兄弟兴建罗马城的历史,看着窗外断壁残垣的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最初建立在台泊河间7座山冈之上的古罗马城,曾经声名显赫,如今只剩下规模宏大的遗址和道路两旁如卫士一般静静矗立的地中海松,不禁让人唏嘘。
 
阳光穿过古斗兽场的拱门,仿佛打开时光隧道,再现了古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这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建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曾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椭圆形的围墙高耸,足有20层楼高,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站在墙下,仿佛可以嗅到那残暴的血腥。虽然它“只能算奴隶社会的一块伤疤”,但却集中体现了古罗马建筑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
 
不远处,君士坦丁凯旋门静静挺立。历经了近两千年的风雨沧桑,古老的凯旋门已经有些斑驳,但精美的浮雕依然清晰可见,向世人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据说,大名鼎鼎的巴黎凯旋门就是以它为原型修建的。
 
罗马老城内,百年历史的建筑比比皆是,它们共同凝固了罗马的历史。有人说罗马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还记得《罗马假日》里的真理之口吗?格里高利·派克的恶作剧吓得赫本公主花容失色,而其实,那只是一块雕有海神面孔的井盖。沿着赫本的足迹用双脚丈量罗马,也别有一番情趣,只可惜还来不及在许愿池扔枚硬币,许个心愿,匆匆一瞥后便踏上新的旅程。
 
文艺圣地
 
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加诗意的名字——“翡冷翠”。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有多美?没有身处其中,你永远无法领略。
 
一条阿诺河穿城而过,犹如一条丝带点缀城中,也赋予了这座老城生机与灵性。几百年前,一场欧洲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从这里拉开了序幕,而后席卷欧洲,推动了科学艺术的极大繁荣。
 
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许多人都曾在佛罗伦萨留下足迹: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伽利略、马基亚维利、波提切利……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在世界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留下无数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珍品,以及辉煌的科学文化遗产,使得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俨然一座露天博物馆。
 
从静穆的圣十字教堂走过,回望门口洁白的大理石雕像,但丁的目光中透着坚毅。导游说,这里有但丁的衣冠冢,还有伽利略、米开朗基罗等两百多位意大利伟人长眠于此。再次仰望这座哥特式建筑,越发觉得庄严肃穆。穿过圣十字广场,在领主广场看看那些雕塑,岁月的洗礼给他们留下了印记、却依然精美。
 
在狭窄小巷之中穿行,忽然豁然开朗,然后是一片惊叹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美让所有人惊艳。红白绿三色大理石贴面,端庄、优雅,无数精美的浮雕更是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阿诺河南岸的高地上有一个广场,在这里远眺,佛罗伦萨老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因广场上立有一座《大卫》的青铜雕塑,而被称为米开朗基罗广场。如若黄昏时,落日的余晖洒满老城的屋顶,阿诺河水波光粼粼,极目远眺,去感受那无与伦比的美吧!
 
水上风情
 
威尼斯,这颗“亚得里亚海明珠”,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威尼斯的风情离不开水。“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一百多条大大小小的水道纵横交错。作为曾经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这里红极一时,如今,荣耀不在,但绝美的建筑仍然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富丽堂皇的圣马可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融入哥特式装饰的拜占庭式建筑、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威尼斯昔日的荣光与富足尽显于此。墙壁上画作历经千年依然明艳,它们看似油画,实则用马赛克拼接而成。1797年,拿破仑攻占威尼斯,盛赞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并下令将广场旁的总督府改为行宫。
 
乘一艘贡多拉,穿行在狭长的水巷,感受光环褪去的水城,从叹息桥下摇曳而过,回味一下那个美丽而浪漫的传说;或者去水晶博物馆转转,看看享誉世界的威尼斯水晶制品,那晶莹剔透恰似威尼斯曾经的繁华。还要记得,下次去凡尔赛宫时,仔细看看那里的水晶吊灯,它们可都是来自威尼斯的。
 
意国风景意犹未尽,脚步匆匆,又将启程。尽管此行还有许多遗憾,但亚平宁半岛的风情又岂是短短几天可以看尽!圆满,总在下一次。■
 
(文中照片均由作者所摄)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8月刊 沿途驿站)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