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8-11 11:4:6
| ||||
肿瘤是什么?它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环境压力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生命过程中以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
其实,自肿瘤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一刻,人类对肿瘤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存在必然联系,正是在基因突变学说的启发下,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
不过,随着临床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其治疗肿瘤的“软肋”。靶向药物不仅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效果不同,即便是对同一肿瘤细胞的原发癌与转移癌也存在效果差异。
究其原因,这除了与肿瘤分子网络异常复杂、肿瘤高度异质性以及宿主因素异常有密切关系,还会因患者身体组织系统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化,如老化、吸烟或其他压力都相互关联。
由此看来,用基因突变学说并不能完全回答肿瘤发生的全部问题。
其实,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袭性癌症的发生。
当然,宿主因素也会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外有动物研究显示,较封闭的外部环境可通过小鼠的神经系统影响其神经、内分泌,进而增加肿瘤发生几率。而人类远要比小鼠复杂,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远远大于小鼠。另外,还有研究发现,50%以上的肿瘤患者确诊后会发生焦虑、抑郁,一旦陷入焦虑、抑郁,整个生命状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说,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一个孤立、局部的肿瘤问题。未来肿瘤研究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宿主因素,诊疗思路要从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方法,这可能代表了未来一种肿瘤治疗的新战略。此外,以免疫为核心的增强宿主因素治疗,将可能成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的新领域。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疾病防治策略的调整,肿瘤患者将与现在的“三高”患者一样,可以带病活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彼时,我国的肿瘤防治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7月刊 声音)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